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將成為全球物流樞紐城市

2022年07月06日08:30 | 來源:深圳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將成為全球物流樞紐城市

  建設策略提出,到2035年,實現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圖為鹽田港碼頭。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攝

  7月4日,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制的《深圳市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動方案》發布。

  建設策略提出,深圳將構建形成多層次、多模式、多功能、多業態的全球物流樞紐城市,並圍繞這一定位,著力打造三大中心——全球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國際物流轉運中心和全國物流創新應用中心。根據規劃目標,至2035年,深圳要構建起“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實現市域配送90分鐘送達、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城市4小時送達,實現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8%。

  建設7大門戶型物流樞紐、30個城市轉運中心

  記者了解到,在建設全球性綜合物流樞紐方面,深圳將打造聯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對外物流樞紐,建成7大門戶型物流樞紐,包括西部海港物流樞紐、西部公路物流樞紐、中部公路物流樞紐、東部公路物流樞紐、東部海港物流樞紐、鐵路物流樞紐、空港物流樞紐﹔建設30個保障高效分撥配送的城市物流轉運中心。配建滿足高品質生活的社區物流配送站﹔構筑內通外聯、灣區協同的物流通道體系,形成“三軸一廊八向”的對外綜合物流通道體系。

  在推動物流基礎設施體系高效運行方面,將提升深圳國際物流網絡化服務水平,加快形成綜合立體、陸海統籌、雙向開放、多邊延伸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提升國內物流干線運行效率,暢通跨區域高質量干線物流通道網絡﹔完善末端物流配送“微循環”,引導和鼓勵城市貨運配送組織模式創新。此外,要加強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組織協同,加大“卡車航班”開行力度,面向珠江通道積極發展干支直達、江海直達等水路運輸組織方式,優化疏港通道貨運專用車道或專用道路管理措施。

  打造“低空-路面-地下管廊”立體城市物流體系

  在創新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模式方面,建設策略提出,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立體化復合化建設,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結合重點片區開發和城市更新,提出打造“低空-路面-地下管廊”現代立體城市物流體系,探索利用地下綜合管廊基礎設施、地鐵等軌道交通設施開展城市配送。加快推動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加快先進物流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應用﹔以及促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主體多元化,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籌資”的投融資模式。

  在打造專業化高效物流服務網絡方面,深圳提出六方面舉措。

  包括提升全球制造業供應鏈資源配置能力,支撐打造暢通國內循環、參與國際循環的“深圳樣本”﹔提升電商、跨境電商物流服務能力﹔建設全球跨境快郵集散中心,推進交郵融合發展﹔打造高品質冷鏈物流體系,促進冷鏈物流規模化發展,探索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新模式﹔構建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應急物流網絡﹔以及完善口岸物流體系,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大灣區機場群貨郵吞吐量深圳佔比將超兩成

  通過上述建設策略的實施,深圳將在2025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深圳海港、空港樞紐核心地位更加凸顯,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初具規模,物流規模化、組織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與深圳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到2035年,實現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體系。

  具體來說,按照規劃目標,至2035年深圳將實現物流網絡更加通達,城市物流轉運中心5公裡覆蓋率達到90%以上,社區物流配送站1公裡覆蓋率達到100%。深圳市域配送90分鐘送達、社區配送15分鐘送達,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城市4小時送達、其他城市8小時送達,形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廣泛應用,深圳港集裝箱國際中轉比例超過30%,鐵水聯運比例超過10%,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佔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貨郵吞吐量的比例超過20%。冷鏈設施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冷庫庫容超過150萬噸,綜合冷鏈流通率超過90%。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5G網絡、信息平台、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應用比例超過90%。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和清潔化,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達到100%。

  按照深圳市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體系發展目標,結合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策略,深圳也制定了近期行動方案,共梳理出22項主要行動和55項具體措施。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1%以下。到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降低到8%。記者了解到,2021年,深圳社會物流總費用佔同期GDP比重為11.83%,同期全國為14.6%。(記者 肖晗 通訊員 李宇 林思源)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