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伶仃島上多繁華 生態故事也盎然

2022年12月29日09:24 | 來源:深圳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伶仃島上多繁華 生態故事也盎然

內伶仃島上的獼猴。

在保護站巡防車上撒歡的“餃子” 。

熊展輝檢查森林消防設施。

熊展輝(右)和同事一起安裝紅外相機。

中華穿山甲(紅外相機圖片)。 受訪單位供圖

  12月28日7時剛過,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將籠罩在伶仃洋上的夜幕漸漸拂去。伴隨著陣陣悅耳的鳥鳴,內伶仃島正在晨風和海浪的輕撫中慢慢蘇醒。

  迎著朝陽,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伶仃管理站站長熊展輝走出宿舍。旁邊的廚房裡已經飄出早餐的香味,辦公樓前的小廣場上,幾名同事正忙著檢視車輛、無人機和紅外相機,再過一會兒,他們就要開始新的一天的巡護工作。

  這裡離城市很近但又仿佛特別遙遠

  熊展輝今年52歲,廣東省河源市龍川人。2005年,他第一次來到內伶仃管理站,7年后,他奉調離島。6年后,他再次登島工作,如今又過去了5年。

  站長是工作上的正式稱謂,私下裡,同事們叫他“島主”。這個名號帶著些特別的尊敬和戲謔,個中滋味,局外人很難真正體會。

  晨光中,伶仃洋上的霧靄阻擋了遠眺的視線。熊展輝往東北方向望了一眼。那邊是蛇口和深圳灣方向,空氣透明度好的時候,深圳港蛇口赤灣港區、大南山、深圳灣大橋歷歷在目,感覺城市近在眼前。

  這是他自12月23日輪換上島以來連續在島上工作的第6天。正常情況下,保護站兩名正副站長輪換上島,每次一周,但眼下副站長病休在家,他這次至少得堅持到元旦以后才能回家,毫無意外地再次錯過了與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遺憾對已經累計島上工作十多年的熊展輝來說早已成為習慣,他曾有過連續在島上工作40多天的經歷。每個在島上工作的人都會有一種特別清晰的感覺——這裡離城市很近,但又仿佛特別遙遠。

  熊展輝是個很健談的人,島上的一切說起來都如數家珍。在島上,白天好過晚上難熬。以前這裡沒有網絡,手機信號也不好,到了晚上,同事們都願意到他的宿舍喝茶聊天,保護區的發展歷程、島上的各種風物,聽他繪聲繪色娓娓道來,每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近幾年,熊展輝張羅著把網絡連通了,不值班的同事也可以刷手機看電視了。

  陪不了親人,就把同事當親人陪著,這是“島主”多年來在島上“修煉”出來的“大法”。離島回家的時候,他也會盡量在家陪著妻子女兒,回歸丈夫、父親的角色。

  2018年台風“山竹”登陸前,熊展輝在島上領著大家嚴陣以待。晚上,他放心不下家裡,給妻子打了個電話。剛上初中的女兒在電話裡跟他說:“窗戶玻璃都用膠帶粘好了,今晚在走廊打地鋪,即使台風吹爛了玻璃,也不會傷到我們。”聽到這裡,熊展輝瞬間破防,淚水奪眶而出。

  “島主”不好當,沒有點兒情懷,是當不了“島主”的。

  這裡有人與自然動人故事

  吃完早餐,熊展輝帶著同事藍鋒和老陳坐上電瓶車前往“猴場”巡查。內伶仃島上如今生活著23群大約1200隻獼猴,是島上最重要的保護物種。2005年他第一次登島時,島上的獼猴大約500多隻,這麼多年過去,島上“猴丁”越來越興旺,成為保護站的重要工作成效之一。

  所謂“猴場”,其實是距離保護站不遠的一處山海間的平地,那是一個猴群經常光顧的地方,保護站在那裡的山腳下建了一個假山、水池,供猴群嬉戲,在廣場邊上設立了保安亭,冬天山上野果嫩葉稀少的時候,會定時給猴群投喂玉米。

  來到“猴場”,果不其然,猴群集體已如期而至,正在保安亭附近嬉戲打鬧。不一會兒,值班保安拿著一小盆玉米出來,猴群立即圍攏上來,隨著保安撒出一把玉米,猴群立即“吱吱”叫著四散爭食,熊展輝則站在一旁仔細觀察著猴子的身體狀況。冬天是獼猴的發情期,正是猴群裡的公猴為了爭奪交配權頻繁發生爭斗的季節,所以必須密切關注猴群裡有沒有出現受傷的猴子,避免錯過最佳救助時機。

  “那不是‘餃子’嗎?”熊展輝指著猴群中的一隻小猴向藍鋒問道。藍鋒觀察了一下,肯定地點了點頭。“‘餃子’,過來!”隨著熊展輝的召喚,小猴一躍跳到他的懷裡。

  原來,這是一隻保護站在去年5月成功救助的猴子。當年五月的一天,保護站工作人員發現有一隻小猴被放在樓梯上,母猴卻不見蹤影。不久,工作人員在附近的山上發現了死去的母猴,人們這才明白,它是在臨死前把剛產下不久的幼崽送了過來。一位名叫陳婷的保護站女工作人員當起了“臨時猴媽”,用奶粉細心喂養小猴。為了讓它早日回歸猴群,在小猴可以獨立進食以后,熊展輝就讓陳婷和站裡同事一起試著對它進行野化訓練,今年夏天,小猴終於被猴群接受,成為保護站首個成功的獼猴救助野放案例。

  “它是挂在深圳胸前的一塊寶石,必須全力保護”

  安裝好紅外相機,檢查了幾處消防水罐后,熊展輝和同事回到保護站。島上最多的時候安裝了兩百多部紅外相機,如今山林中依然還有近百部,它們記錄的大量監控數據,成為野保部門和科研機構珍貴的研究資料。

  內伶仃島,原名零丁山,是一個大陸型的島嶼,也是一個丘陵海岸基岩島,地質特征與深圳陸岸相似,地勢東高西低,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米,島內地勢起伏較大,海岸線長約11公裡。在保護區辦公室挂著的一張全島地形圖上,這個深圳第一大島宛如一隻盤臥在珠江口的雙峰駱駝。

  內伶仃島是深圳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之一,島上有維管植物800多種,在深圳全市佔比近40%,其中包括野生荔枝、白桂木等國家級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包括中華穿山甲、歐亞水獺、獼猴、豹貓、黑耳鳶、褐翅鴉鵑、斑尾鵑鳩、緬甸蟒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島上昆虫種類繁多,僅蝶類就有80多種。內伶仃島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為深圳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在監測生態環境變化和預警生態與自然災害發生方面同樣具有特殊價值。

  “在我看來,這個島就是挂在深圳胸前的一塊寶石,必須全力保護。”熊展輝說。

  記者 李晶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 李晶川 攝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