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代表呼吁加快建立科學規范的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

退役動力電池柔性智能拆解產線。深圳商報記者 劉瓊 攝
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也讓退役動力電池成為市場“香餑餑”。
1月30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擬投資人民幣不超過238億元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其中涵蓋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寧德時代方面稱,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應用,市場即將迎來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退役潮,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和利用將是動力電池原料重要的來源渠道之一。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0多萬輛。如果按照新能源汽車電池約5年至8年的使用壽命來算,這意味著2015年那一批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迎來“退役潮”。
“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量逐年攀升,若不能妥善回收利用,不僅帶來較大的安全環保問題,同時也會造成鈷、鋰等戰略資源的浪費。”深圳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2月14日召開,深圳市人大代表、廣東深寶律師事務所主任黃振輝呼吁,要加快建立科學規范的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動力電池回收迎千億級市場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使用年限到期,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相反還能“變廢為寶”。
“電池壽命不足只是不能良好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功能需求,但不意味著它毫無價值可用。”格林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塊60度電的三元電池包,其60%到70%生命周期的功能還能充放電500次以上,可以用於工程機械、儲能、雙輪車等非汽車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還能從廢舊的動力電池中回收鋰、鎳、鈷、錳等有價值的金屬資源,尤其是隨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升,動力電池回收迎來產業風口。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加速“狂飆”。2021年年初,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僅為每噸5萬元左右,幾個月后的2021年8月,電池級碳酸鋰報價10萬元/噸。2022年9月,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突破50萬元/噸,到了2022年11月最高報價甚至超60萬元/噸,兩年時間漲幅超過10倍。
不過,近期碳酸鋰價格有所回落。據上海鋼聯2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電池級碳酸鋰跌2000元/噸,均價報45.3萬元/噸。但從目前價格來看,動力電池回收依舊存在可觀的經濟價值。高工鋰電數據顯示,初步推測2030年將有237.3萬噸動力電池退役,對應1074.3億元的市場空間。
“寧王”等巨頭都來“撿破爛”
隨著我國第一代新能源汽車電池逐漸退役,一大批企業紛紛瞄准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從事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企業有1.2萬家,2021年新增注冊的企業數量達2.4萬家,到了2022年,新增注冊的與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相關的企業超4萬家。
其中,不乏寧德時代、格林美這樣的行業巨頭加入。早在2015年,寧德時代收購了廣東邦普。目前,邦普已形成“電池循環、載體循環和循環服務”三大產業板塊,專業從事數碼電池和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梯度儲能利用。2021年10月,寧德時代宣布由廣東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資建設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320億元。對於該項目,2023年1月30日,寧德時代表示再投資238億元。這意味著,一年多時間裡,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回收的布局已經超過了500億元。
格林美則提出了建設“廢舊電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電池組再制造—再使用—梯級再利用”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根據格林美去年發布的2022年經濟“半年報”,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57億元,同比增長368.64%,回收拆解動力電池8452噸(1.08GWh),同比增長146%,動力電池回收跨入萬噸級時代。
呼吁制定動力電池回收標准
盡管市場廣闊、資本火熱,但動力電池回收依舊存在不少痛點問題。黃振輝說,目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魚龍混雜,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同時,電池拆解回收技術難度較大,市場波動較大﹔此外,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尚不完善,回收率較低。
黃振輝建議,要加快建立科學規范的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並建立配套法律法規,以規范行業行為和管理措施。
近年來,工信部多次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其中寧德時代、蜂巢能源、華友鈷業等都在“白名單”內。工信部表示,將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黃振輝指出,國家僅有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性公告條件,沒有明確的准入條件和差別化政策,市場上存在一批缺少安全環保處理設施、建設成本低的綜合利用企業。如果電池流入非正規回收企業,不僅擾亂市場,還會給社會帶來安全和環保風險。
“建議盡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循環標准制定和技術創新,確保環境安全,確保充分回收鈷、鋰等稀有資源進入再利用環節。”黃振輝建議,建立健全動力電池運輸倉儲、維修保養、安全檢驗、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環節管理制度,引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更規范、更健康發展。(記者 陳小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