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國內文藝大家持續點贊——深圳,催生文藝精品的沃土

2023年05月17日10:13 | 來源:讀特
小字號

原標題:國內文藝大家持續點贊——深圳,催生文藝精品的沃土

  5月16日,中國文聯推進文藝創作工作會在深落幕。在5月16日下午舉行的大會交流發言議程中,藝術家代表、全國文藝家協會代表、省級文聯代表以及副省級城市文聯代表作大會發言。大家就牢牢把握文藝創作的前進方向,深化對新時代文藝創作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提升推動文藝創作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談經驗、聊感想。

  在會上,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梁宇介紹了深圳文藝精品創作的實踐探索。近年來,深圳形成了注重精品扶持,強化文藝創作推動力﹔注重品牌建設,搭建作品展示提升平台﹔注重隊伍建設,壯大文藝創作生力軍﹔注重交流合作,擴大優秀作品影響力﹔注重產業發展,促進優秀作品成果轉化﹔注重科技賦能,開拓文藝創作新境界的文藝精品創作格局。

  會議期間,多位藝術家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採訪,對深圳近年來的文化發展水平做出肯定。他們表示:深圳既是改革開放的熱土,也是文藝創作的沃土,深圳有條件、有理由涌現出更多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的文藝精品。

  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

  深圳的藝術創作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

  今年春天,深圳以一部舞劇《詠春》迎向中國藝術舞台的高光,自信亮出嶺南風採。歷經幾個月的全國巡演,其叫好又叫座的市場表現和業內肯定,讓該劇成為了深圳面向新時代文藝創作所作出的一次成功創新探索。對此,該劇編劇馮雙白表示,舞劇《詠春》的成功,首先源自於深圳的文藝精品生產機制,“深圳主題創作的方向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一定要講好中國故事,讓藝術家們充分發揮自己能動性。”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家,是馮雙白眼中深圳藝術精品頻出的一個先決因素,有此空間,《詠春》兩位導演韓真、周莉亞得以在創作的“心之所向”中,以純粹的藝術主張,深入生活,進行藝術創作。

  馮雙白介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在《詠春》創排的台前幕后被深深貫徹著。無論是創作階段多次深入“葉問”故鄉採風,不僅汲取到了嶺南鄉間淳朴真摯的民風民俗,人文風情,也將國家級非遺香雲紗創造性地運用於舞台表現,串聯起游子與母親、故土,香港與祖國之間不可割舍的血脈流淌。

  藝術創作,需要下苦功。這是馮雙白在此次創作中深切體會到的。他告訴記者,《詠春》創新將舞蹈與武術相結合,這樣的藝術形式也吸引了全國各地許多武術迷前來觀演。“觀眾是挑剔的,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聽到有武術迷對劇中武術部分的藝術展示表示過不滿。”其原因在於,主創、主演團隊在創排階段,用近一年的時間向各個拳法的傳承人躬身學習,從一招一式,一種發力方式開始練起。“深圳的這些可愛的年輕人,他們是真正的把自己沉浸在傳統文化的世界裡,真正的出拳,真正的發力,真正的互相擊打,因而在舞台上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舞劇的一種質感,這種質感也決定了舞劇《詠春》的獨特審美,這一點是非常寶貴的。”馮雙白說。

  在深開會期間,馮雙白得以再一次踏上他所熟悉的深圳土地,再一次觀察深圳,理解深圳。“當一座城市在成長,其文化的力量也會隨之成長起來,深圳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根基,還有獨特的血脈。”馮雙白以麒麟舞、醒獅等本土民間傳統文藝為例,“如何將這些轉化成舞台藝術精品,需要藝術家潛心琢磨,提煉出好的藝術形象,讓深圳人民滿意,讓全國人民贊嘆。”馮雙白認為,深圳從不缺乏藝術創作的素材,藝術的創造性轉化過程是極其重要的。

  “我認為深圳的藝術創作一直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詠春》的誕生也是這種精神的一種體現。”馮雙白期待著更多中國文藝的精品與驚喜誕生在深圳,更重要的是,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相信中國有好故事,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我們民族有獨特的審美。”

  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張千一:

  深圳為藝術家提供了極大的創作空間

  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張千一

  “深圳的文藝創作是與改革開放的速度是同步的”。著名作曲家張千一與深圳結緣已久,早在2001年,他就曾受深圳委約,為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創作大型合唱交響曲《希望》,其中第三樂章《說給大海》如今仍在被傳頌,成為眾多男高音歌唱家的經典保留曲目。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張千一再一次受到深圳委約,創作了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這部主題鮮明、氣勢磅礡的作品,在以交響樂隊為演奏主體的同時,穿插了巴揚、女高音與樂隊的協奏形式,並融入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和經典歌曲旋律,將愛國主義情懷高揚。

  採訪中,張千一多次表達了與深圳在藝術創作上的契合與信任。他認為,深圳作為一座前沿城市,在發展文化藝術領域所付出的努力,正在與其在經濟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相同步。而其中,文藝院團對於城市文化的涵養作用不言而喻。張千一與深圳交響樂團合作交流已久,並認為“深交已經成為全國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作為一所與深圳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的國有文藝院團,深交在40年間迅速形成了職業交響樂團的藝術生產機制,並在音樂季、國內外巡演、藝術交流活動中大力推廣原創作品,《我的祖國》等一批深圳優秀原創交響作品隨著深交巡演的腳步,將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以交響樂這一無國界的語言向世界弘揚。

  “讓一部作品的演出足跡遍及全國,這是少見的。”張千一說,更讓他感到難得的是,深圳對藝術創作所釋放出的極大空間,這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文藝家都樂於來到深圳,與當地的文藝團體、文化單位進行深度合作,“藝術家們隻需發揮出藝術想像力,表現出藝術才能,那麼一定能在深圳寫出、展示出很好的藝術作品、藝術狀態,創作出經典作品。”

  中國劇協副主席、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

  文藝工作者應用心用情,貼近這片熱土上發生的事

  中國劇協副主席、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

  “人民的實踐是文藝創作取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對人民的深情厚誼是劇作家恆久可靠的精神動力。”“在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以高遠的視野凝練民族精神和時代走向,以細膩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王勇在大會發言中這樣談到文藝創作的方法與方向。而面對記者,王勇表示,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作為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深圳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人民的奮進,本身就是一部史詩性的實踐。”他希望深圳的文藝工作者能夠在前沿、火熱的生活中,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眼睛向下看,低下頭、躬下身,用心用情貼近這片熱土上發生的事,挖掘出能夠真正體現深圳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文藝作品。”

  王勇透露,國家京劇院於魁智、李勝素等著名京劇演員幾乎每年都會多次來深演出交流。“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當社會節奏發展得越來越快,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渴望也會更加強烈。”這幾日,王勇剛剛帶隊赴香港演出,於高山劇場演出國家京劇院的經典大戲《春草闖堂》,受到了香港票友們的熱烈追捧。在經濟發達的城市,人們對於傳統文化藝術卻釋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些都讓王勇感慨十分。他認為,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其地緣和發展背景,有條件成為鏈接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的絕佳平台,文化前景不可估量。(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文 溫濤/圖)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