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44天保“兩全”,抗疫“攻守道”背后的龍崗之治

2021年07月09日08:24 | 來源:南方+
小字號
原標題:44天保“兩全”,抗疫“攻守道”背后的龍崗之治

  時針走向7月4日0時,龍崗區園山街道西坑社區內,最后一棟硬隔離樓棟正式解除健康管理。

  至此,抗疫44天,龍崗轄區重點社區西坑、安良、大康社區經過多輪核酸檢測,已全部解封。

  自深圳開展“5·21”涉鹽田港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龍崗正面迎戰新冠阿爾法(Alpha)變異毒株。

  本次龍崗抗疫的“主戰場”——西坑和安良社區,均為農村城市化社區,居民小區相對分散,合圍難度大,城中村數量多。

  在城市治理的薄弱地帶,龍崗打贏一場疫情阻擊戰,其背后考驗的是一座城區長久以來積澱的平常功夫。

  時至今日,全球疫情依然洶涌。作為超大型口岸城市,深圳仍面臨“外嚴防輸入、內嚴防反彈、嚴防再輸出”的艱巨任務。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兩難”到“兩全”,龍崗繼續給這場大考完善答卷。

  抗疫之戰,其疾如風。

  5月22日深夜,接報“2名龍崗居住、鹽田隔離的密接人員初篩陽性”后,龍崗區快速反應,為抗疫贏得時間窗口。

  快速精准劃定核心防控區域。龍崗迅速圈定西坑社區為重點風險區域,當夜即實行“隻進不出”封閉管控,及時轉運首批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全力嚴防疫情風險外溢。

  快速組織全面排查確保不漏一人。龍崗通宵達旦對西坑社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當日完成3.5萬人的首輪核酸檢測,確保重點人員和風險人群排查全面到位。

  快速科學擴大流調篩查范圍。龍崗結合間隔距離、交通走向、活動頻率等因素,次日主動將防控區域擴大至鄰近的安良社區,通過全員篩查發現全區首例社區病例王某,又陸續在該社區發現4例病例,及時控制住傳染源。

  當夜封鎖,通宵檢測,次日擴大篩查......正是因為在疫情初期,龍崗便聚焦“控源、斷鏈、保人”策略,迅速強化疫情管控措施,最終所有病例均在管控區域內排查發現,用最短時間有效穩控疫情。

  次日主動將防控區域擴大至鄰近的安良社區通過全員篩查發現全區首例社區病例王某又陸續在該社區發現4例病例,及時控制住傳染源。

  最終所有病例均在管控區域內排查發現,用最短時間有效穩控疫情。

  關鍵時刻,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愈發凸顯。

  抗疫指揮部科學統籌向重點區域駐兵布陣。龍崗迅速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的疫情處置工作專班,先后抽調機關干部6237人、公共衛生人員4311人次下沉重點街道,緊急開展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卡口值守等工作。

  疫情防控第一線黨旗高高飄揚。龍崗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盡銳出戰,10962名黨員干部組成數百個“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火速直插一線,成為戰疫“主心骨”。

  疫情初期,園山街道發出召集令,征集50人的攻堅先鋒隊進入疫情封控區,最終報名人數超80人。該街道黨政綜合辦黨支部書記主動擔任攻堅隊隊長,帶隊完成重要排查任務。

  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一個個龍崗基層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帶頭攻堅克難的背后,離不開龍崗以黨建引領強化隊伍建設、提升干部整體“戰斗力”的長久積澱。

  基層一線,是龍崗黨員干部成長的“練兵場”。

  過去一年,龍崗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堅持在疫情防控、土地整備、治水提質等急難險重一線培養鍛煉干部。全年提拔和進一步培養的74名處級干部中,53人在急難險重崗位工作或歷練過,佔比超七成。

  龍崗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基層組織防線,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根本保証。

  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連續打硬仗的龍崗黨員干部隊伍,也在疫情“大考”得到磨礪成長。

  地處龍崗中部的園山街道,與羅湖、鹽田、坪山三區交會。抗疫近一個半月以來,這裡從“海港大后方”變為“抗疫主戰場”。

  進入第2個14天潛伏期后,家住西坑社區嚇壩村的密接人員羅某於6月5日居家健康監測期間確診。

  這則消息,讓連日來為疫情而牽動的龍崗人心頭一緊。

  龍崗隨即調整密接人員管控策略,實施更為嚴格的“21+7”健康管理。此后,全區再無新增病例。

  “在督導社區疫情防控落實這件事上,大家都很較真,‘紅臉、黑臉’都唱,要堅定守好這道‘防火牆’。”

  派駐坂田街道五和社區的李少華,是龍崗近期“上崗”的111名社區小區疫情防控督導員之一。該支督導員隊伍分布到全區111個社區中,重點督導社區小區圍合卡口、封閉管控小區以及各核酸檢測點的防疫措施執行到位。

  在嚴格管控筑牢防線的同時,龍崗也注意剛柔相濟,以精細化功夫做實做細社區管理,努力將疫情對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疫情管控區實施差異化管理,動態調整封控策略。

  根據專家意見和全區實際,龍崗按照風險等級分級分類實施“1天1檢”“3天2檢”“7天3檢”等管控措施,在西坑、安良社區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的情況下,充分考慮疫情防控和社區生產生活需要,率先採取“社區居民憑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証明出入”等柔性管控措施。

  抗疫生產兩不誤,千方百計保障企業不停產。

  此輪疫情重點管控的西坑社區和安良社區,是園山街道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主要聚集區,工業廠房、企業園區多。在轄區所有臨時管控區解封前,不少企業面臨著生產暫緩、進出貨困難的難題。

  在嚴格落實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龍崗成立區、街、社區三級聯動服務工作組,制定疫情管控社區內企業貨物、貨車的進出貨報備機制,並提供免費消殺和環境採樣服務,切實解決企業進出貨物的迫切需求。

  截至目前,龍崗已協助1230家(次)企業進貨3069車次,出貨3848車次。

  疫情下敏銳地關注到企業的生存壓力和需求,是龍崗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的縮影,這樣的做法在龍崗早有先例。

  去年,龍崗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第一時間為龍頭企業出具復工意見,在全市率先出台“惠企12條”政策,為企業減稅降費超27億元、減免租金超4.6億元,幫助7.8萬名員工返企就業。

  作為制造業大區,龍崗的產業基礎有賴於轄區內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的支撐。穩住企業的發展,延續惠企政策對沖疫情影響,是龍崗在此輪疫情中做好防控和發展“雙統籌”的必答題。

  一面是需縝密嚴控的疫情形勢,一面是企業復工復產的不可忽視的迫切需求。

  剛性防控,柔性復產。龍崗多措並舉靈活調度,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發展兩手抓、雙推進,做好防控和發展“兩不誤”的“平衡術”。

  這個夏天,你會如何回憶發生在你身邊的龍崗抗疫故事?

  社區居民自發排隊數百米夾道送行核酸檢測醫療隊,揮手致敬高喊“謝謝你們”﹔

  受限於夜間光線不足,社區工作人員發動車輛、開啟車燈為核酸採樣現場照明﹔

  孕婦家中突然臨產,丈夫因隔離無法歸家,網格員凌晨緊急上門護送產婦就醫﹔

  花店老板免費為排隊等待核酸採樣的居民供應礦泉水和口罩……

  在龍崗嚴管嚴控的抗疫一線,一幕幕溫情瞬間接連涌現。文明抗疫,一批批熱心龍崗市民為抗疫貢獻一己之力。

  抗疫離不開扎實的后勤保障服務。龍崗第一時間建立“區級統籌、街道主導、部門聯動”的物資保障供應機制,火速調撥4800萬元專項資金,做好封閉封控區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在疫情管控區,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為阻擊疫情筑起了堅強后盾:送餐隊伍半小時內將物資送到隔離群眾手中﹔社區騰出臨時居住場地,為外來滯留人員提供床褥和一日三餐﹔街道協調酒店方為滯留旅客適當減免房費、提供伙食,降低其滯留成本。

  在夏日的熱浪裡,在未了的疫情中,牽動人心的高考如期而至。

  今年高考,龍崗區共設置10個考點、428間考場,考點全市最多﹔10340名高三考生奔赴考場,佔全市的22.6%,為全市考生數唯一過萬的城區。

  面對新高考“首考”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龍崗在緊張阻擊疫情的同時,開足馬力做足准備,為10340名高考學子保駕護航,實現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暖心高考。

  十年寒窗,一朝圓夢。“應考盡考、能考盡考、願考盡考”,這是廣東給考生的承諾。就算是在疫情封閉封控區,也一個都不能少。

  “您的電話這幾天一直無法接通,我們很著急,最近一定要留意讓孩子去測核酸,別耽誤了高考。”

  園山街道安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裡,社工李麗逐一電話聯系因高考需要離開疫情管控區參加考試的考生家庭,反復囑咐家長要讓孩子完成考前核酸檢測。

  疫情期間,龍崗市民心態安定,社會生活有序穩定運行,以文明之光匯聚起同心抗疫、守望相助的溫暖力量。

  反應有速度,動員有力度,城市有溫度。

  回望龍崗抗疫之路,其中表現出來的決策力、行動力和凝聚力,不只是執行力的集中迸發,更是根植於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細密針腳,是日積月累練就的城市功夫。

  “深圳百姓感覺像平常一樣,這是防控的最高境界。”張文宏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談到。

  如今步入解封后的安良和西坑社區,臨街檔口迎街開放,食客人來人往,工廠裡機器重啟,社區公園重拾人氣,大街小巷的防疫條幅提醒著“解封不解防”。

  這些看似平常的百姓生活圖景,背后是龍崗在守護一方平安中付出的不簡單的努力。

  【撰文】劉越亞

  【攝影】朱洪波(部分由受訪者供圖)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