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1200余個公園媲美爭艷 2800公裡綠道通山達海

李申 劉甘霖 鐘子杰
2022年10月11日08:16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截至10月7日16時,國慶假期,深圳各公園共接待游客332.3萬人次,其中市屬公園游客量為131.3萬人次。深圳各式功能豐富、綠意蔥蘢的公園深受群眾喜愛,為市民提供了聚會社交、漫步散心的休閑機會。

平均每年新建39個公園,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2800多公裡綠道縱橫交錯……十年來,深圳持續推進國際一流“公園城市”建設,園林綠化領跑國內城市,“公園裡的深圳”成為城市新樣態。

東湖公園菊花展吸引市民參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供圖

詩意棲居:構筑美麗“千園之城”

2012年,深圳公園數量為841個,到2021年底,全市公園總數達1238個,“千園之城”實至名歸。

近年來,深圳創新公園建設機制、轉變投資理念,引入國際競賽機制、代建制,積極吸引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讓公園設計更藝術、多元、有趣。十年間,相繼建成開放了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香蜜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等一大批高品質、國際范且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其中,多個公園項目榮獲國際大獎。

在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原特區外落后狀態被徹底改變,公園數量和品質差距大幅縮小,一些精品公園改變區域形象,成為城區地標和名片。如寶安區濱海文化公園、龍崗區雪竹徑公園、龍華區北站中心公園、坪山區兒童公園、光明區虹橋公園等。

深圳還將公園與街區進行融合設計,使公園空間持續融入城市界面,以前“在城市裡尋找公園”,如今“在公園裡遇見城市”。

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拆除了原來臨街的老舊圍欄和綠籬,重新銜接了公園內外的交通流線,使公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自然地融為一體﹔福田園嶺片區等打開封閉綠地,建成上步綠廊公園帶,讓公園與街道相融﹔連接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的空中廊橋貫通,公園互連互通﹔越來越多的公園巴士,線路連通公園、社區、商圈,與城市交織融合。

      此外,深圳不斷完善提升公園配套功能和文化品位。例如,市屬公園已安裝75台急救設備AED、建有55個母嬰室﹔8家公園實現線上一鍵預約停車﹔引進大型餐飲服務連鎖品牌進駐深圳灣等公園﹔在蓮花山公園等公園試點推出周末消費市集﹔全市公園設置58個帳篷區﹔舉辦人民公園月季花展、洪湖公園荷花展、蓮花山公園簕杜鵑花展和東湖公園菊花展等﹔建設公園書吧、閱讀角近70處……

俯瞰龍華環城綠道。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供圖

山海連城:打造全域“綠色網絡”

在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深圳首條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通廊成為市民新打卡點。

截至2021年底,深圳全市綠道總裡程達到2843公裡,綠道覆蓋密度全省第一。這一條條“綠色絲帶”縱橫交錯,串連起山、林、城、湖、海、河,為城市構筑一張健康活力的綠色網絡。

除了綠道裡程的持續增長,精品綠道品質也大幅提高。羅湖淘金山綠道、鹽田濱海綠道、光明馬拉鬆山湖綠道等一批精品綠道的建成,展現了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山海景觀。

遠足徑郊野徑建設是深圳打造公園城市,實施山海連城計劃的重要一環。其採用手作步道方式建設,盡量保持路面原生態,保留山林原有特色,施作過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步道與周圍環境實現最高程度的融合,達到“自然無痕”的效果。

2017年,深圳市城管部門啟動了遠足徑郊野徑建設。到2021年底郊野徑遠足徑已達471公裡。

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深圳保留了大量的綠色生態空間,形成了半城半綠、山海相依的獨特山水格局。202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將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灣、山體、河流、大型綠地等系統連接和生態保育,打造“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生態骨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城、園”有機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滿活力的全域公園城市。

目前,三年行動計劃的近期建設項目庫已建成,包含了建設公園群、打造山水廊道等項目類型,讓市民走得進山、親得近水、賞得了城。

深南大道“鳳凰飛羽”花景。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供圖

錦繡花城:增進綠色“民生福祉”

行駛在素有“深圳第一路”之稱的深南大道,隨處可見姹紫嫣紅,一片生機勃勃。

近年來,深圳在全市推廣種植開花喬灌木,以規模化的花卉種植和高標准的景觀設計,將園林花景融入到公園、道路、街區等城市空間。全市新增種植了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美麗異木棉等開花喬木及一大批簕杜鵑、小葉紫薇等開花灌木,共建成花景道路181條,花漾街區306個,街心花園444個,形成四季有花開,季季花不同的景觀。

此外,深圳在重要節點、道路交匯處建成500多個花園路口,讓市民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之美。其中,深南大道中間帶以一系列優雅、簡潔大方的造型花境、花壇,營造“錦繡深圳”“鳳凰飛羽”花景。

為了持續保護好城市的綠色生態基底,深圳市城管部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全面加強樹木保護管理,嚴禁砍伐古樹名木,原則上也不得遷移古樹名木﹔對大樹老樹,特別是對榕樹等嶺南特色樹木從嚴管理。同時,建立樹木資源管理系統,將全市公園、道路綠地和小區樹木納入“一張圖”管理,為主要樹木建立“身份証”。目前,全市共錄入道路綠地樹木154萬余株,小區綠地樹木107萬余株,公園樹木23萬余株。

同時,深圳一直不斷探索資源緊約束下的立體綠化提升新路徑,向屋頂、牆體、立交橋、人行天橋等空間“借地”,使綠地從平面走向立體。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立體綠化面積約480萬平方米。例如,在立交橋、人行天橋上共種植數萬盆簕杜鵑等開花灌木,打造了羅湖筍崗立交、北環香蜜湖立交等一批凌空風景線。

2018年10月,深圳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在森林中呼吸,在公園中游憩,在海風中沉醉,在自然中學習,成為深圳市民擁有的綠色“民生福祉”。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