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會上,文化產業“新”風扑面而來

3D全息圖讓人身臨其境地體會萬千世界。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忠 攝
扎根深圳十八載、與城市創新基因一脈相承的文博會已成長為助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歲末迎新,行走於第十八屆文博會12萬平方米的展館內,一批批新興業態、新興科技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令人應接不暇,時時處處“新”風扑面而來。
“新”技術:
打造全新文產應用體驗
近年來,無論是電子數碼,還是居家生活,甚至是美妝消費等領域,“黑科技”的流行賦能,証明了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之深刻。而作為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博會現場,前沿科技元素隨處可見:VR、AR、8K、5G全息艙……各種“文化+科技”的元素以新奇有趣的體驗,極易上手的互動方式,沖擊著觀眾的眼球和感知。
在江蘇展區設置的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中,一幅10余米長的風俗畫卷圖徐徐展開,533個畫中人神情動作栩栩如生。作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典型代表作,展覽首創的“人物入畫,實時跟隨”的互動觀展模式,讓觀眾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走入”古畫,與畫中古人共同置身繁華的金陵街市。而在浙江館12米長的數字長卷中,則分別展示了史前浙江和宋韻浙江。觀眾通過互動小屏,不僅可以生成個人數字分身,還能“跨越”時空進入數字文化長卷與古人對話。該館工作人員周明明介紹,將數字技術引入歷史,連接起古與今的想象橋梁,讓厚重的歷史呈現出輕鬆有趣的一面。
在科技助力下,人們與文化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體驗感”成為了考量人與科技之間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另一邊,運動健兒蘇炳添正通過H-BOX全息艙與觀眾雲聊天,不僅如此,觀眾還能走進拍攝棚現場制作自己的“孿生”數字人。據了解,這是利用空間錯視原理,對於2D拍攝圖像進行分層透視處理,結合空間的縱深感,產生裸眼3D的效果。事實上,這款裸眼3D全息顯示終端已實現了不同領域場景中的實際應用。比如,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開幕,身處北京閉環范圍內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現身”2022北京新聞中心雲聚展區,以全息形態同台送出奧運寄語,又在“現場”隔空傳遞冬奧火炬。栩栩如生的影像,如親臨現場般的視覺質感,讓這一全息技術“黑科技”正在被運用於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
“新”應用:
催生有溫度的內容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個人視頻創作者與視頻網站的快速崛起,使得網絡視頻平台在受眾使用中的佔比越來越大,網絡直播技術成為了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介質。與此同時,隨著全球VR產業蓬勃發展,VR內容生態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本屆文博會的深圳光明展區,一台180度、8K60幀3D攝像機,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實現了將復雜的拼接系統簡化集成到機身內。據該展位深圳市佳創視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帶來的這一首款VR直播相機,其8K60幀技術的搭載,不僅降低了VR內容創作的門檻,同時也簡化了直播流程技術人員配置,加速了VR直播向低成本易維護的全民化應用邁進。據介紹,這一新產品融入了導播台、虛擬人的功能,該公司市場總監李嘉健表示,新技術的搭載應用,能夠讓文化創作者更加便捷地體驗產品,輸出更多有價值有溫度的內容。
與此同時,文博會也如同一束先行先試的“探照燈”,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摸索更多的可能,搭建起對新技術應用的討論場。例如,當下極具熱度的 “元宇宙”概念與文化產業有著天然的連接,也以多種形式在文化產業中廣泛應用。本屆文博會上,華強方特文化科技展廳新推出大型元宇宙文旅產品“美麗中國VR”、遠程多人辦公協作平台“方特會議”、全新NFR“方元數藏平台”等互動體驗創新業務,亦彰顯了深圳本土科文化科技企業的先行先試。
“新”布局:
文化產業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其中對“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作出了專門部署。本屆文博會設置文旅融合·文化消費館(11號館),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設立文化旅游展區、文化消費展區等,突出“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新業態,發揮文博會促進融合的平台功能,提振旅游消費信心,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廣東省展區,中央沙盤涵蓋了粵港澳大灣區50個文化旅游地標建筑,9地市美景盡收眼底。粵東粵西深度挖掘海絲文化和海島資源,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消費暢旺的濱海文化旅游經濟旅游帶,盡顯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時尚之光。
在“國潮”當紅的當下,不得不提及近年來憑借創新藝術性“活化”中華傳統文化而備受關注的河南。在本次河南省展團中,則結合科技創意詮釋華夏文明之源的河南文旅文創。河南廣電此次參展以唐宮文創為代表,充分展現以東方美學為引領的國潮文化。據介紹,唐宮文創集團自《唐宮夜宴》節目出圈之后,持續在做“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深挖中原文化。此外,河南展團更是創造性地選取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鈞瓷、汝瓷、鎮平玉雕等非遺文創產品和潮玩產品,倡導文化藝術生活方式,激發出文化的多彩活力。
作為主會場的有益補充,本屆文博會的分會場更是立體呈現了深圳本土文旅融合的創新成果。分會場之一的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海防軍事古城之一,有著21處全國重點文物建筑、11處遺址及73處未定級文物建筑,以及分布於城內的大片明清民居。如今,大鵬所城在整體保存傳統空間風貌的同時,深化拓展公共服務空間,打造出了北門廣場文創中心、問山茶空間、方知書院、咖啡故事館、《南海風雲》光影秀、時光郵局、青瓦苑中高端餐廳、789島嶼威士忌生活館等一批文化項目,讓大鵬所城的文化內涵呈現出多姿多彩並持續升華的發展態勢。(記者 張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