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街歷史紀念館啟用

4月21日,深圳羅湖區東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舉行“老街歷史紀念館(東門紅色記憶館)啟用暨《老街歷史記憶簿》發布會”,共同見証東門社區紅色村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活動現場特地邀請了四位革命后代。他們是1925年省港大罷工組織者之一、深圳接待站總指揮陳郁的孫女陳葆瑩﹔粵贛湘邊縱隊解放深圳的先頭部隊戰士劉榮光女兒劉眉、劉嘉玲﹔進城部隊陳敏文戰士的女兒陳秋玲。
老街歷史紀念館(東門紅色記憶館)坐落於羅湖區郵政大廈一、二樓,佔地面積600平方米。據介紹,紀念館從籌建到啟用歷時近兩年時間。過去兩年,街道黨工委協調市博物館、市史志辦等多方力量積極奔走、深入挖掘,全面梳理東門紅色村的歷史脈絡,先后到廣州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紀念館、深圳市博物館、寶安一大紀念館等走訪調研45次,深入訪談了原南塘村、湖貝村等黨員群眾代表225名,搜集查閱了史志材料500余份超30萬字、影像素材500余張。在市、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及專家學者的精心指導下,最終編撰完成《老街歷史記憶簿》,建成老街歷史紀念館(東門紅色記憶館),以歷史敘事方式全面展示黨領導工人運動、抗日戰爭、改革開放等各個階段的生動歷史,為東門紅色村創建提供了堅實的史料支撐。在展館建設和書籍編撰過程中,得到市、區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支持。專家學者們通力合作,精益求精,在收集整理文獻資料的同時,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充實了第一手研究資料,展館及書中的許多珍貴照片均是首次公開展出。
活動現場,東門街道為參觀居民贈送《老街歷史記憶簿》。老街歷史紀念館(東門紅色記憶館)正式啟用,將成為東門展現“四史”的重要陣地。東門街道黨工委將繼續深入探索實踐,深化打造紅色傳承陣地、居民樂享陣地、街區示范陣地,將東門紅色村進一步建好管好用好。(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冼陽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