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深圳頻道

葉挺在深圳的鴻安往事

2021年07月13日09:57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葉挺在深圳的鴻安往事

  現在的東門依然能找到深圳墟土生土長的老街坊和他們的“百年老字號”。圖為市民在深圳東門老街逛街購物。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2017年,曾經的鴻安酒家被修葺一新,作為東江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重新開放。受訪單位供圖

  離深圳國貿大廈幾街之隔的東門老街,有一棟紅白相間的民國建筑,這是深圳博物館分館之一——東江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它的前身是鴻安酒家。鮮為人知的是,鴻安酒家與北伐名將葉挺有一段鴻安往事。

  葉挺與深圳,一個是近代史上的耀眼將星,一個是廣九鐵路線上的軍事重鎮,在抗日戰爭的轉折時刻,陡然間有了交集。

  停留深圳期間,在廣東省黨組織的領導下,葉挺收編隊伍、整合武裝,動員華僑支援抗戰,發動對日寇的軍事進攻,在南粵抗戰史上書寫了濃厚的一筆開端。

  毅然決然來深參加抗戰

  廣州起義失敗后,葉挺開始流亡海外,和黨組織一度失去了聯系。但他始終關注國內局勢,“九一八”事變后就長期居住在澳門,以便隨時參加抗戰。

  這期間,他更加急切地尋找黨組織。他前往上海、杭州等地,與有關人士接觸,表達自己參加抗戰的強烈願望。

  在上海,葉挺見到了正與國民黨進行談判的周恩來。周恩來建議他參加改編南方紅軍游擊隊下山抗日的工作,葉挺毅然表示願意接受這一使命。

  1937年10月,根據國共合作協議,國民政府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由葉挺擔任。

  葉挺指揮新四軍轉戰大江南北,成立一年內與敵作戰500次,取得涇縣大捷等一系列勝利,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士氣。

  1938年10月,日軍攻佔廣州。11月26日,日軍為了全面控制廣九鐵路,出動兵力佔領了寶安縣城和廣九鐵路重鎮深圳鎮,深圳黃貝嶺一帶五分之四的房屋被日軍焚毀,隨處可見無家可歸的難民,昔日平靜的龍華墟也變成一片火海。

  當日寇在華南肆虐的時候,1938年11月,葉挺離開新四軍南下香港,向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表達了回家鄉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意願,得到了廖承志和中共廣東省委領導張文彬的支持。

  同月,葉挺接受了國民政府第四戰區廣東分區指揮官余漢謀的委任,擔任國民黨東路守備區副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轄區內的國民革命軍散兵及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

  一個多月拉起一支萬人部隊

  接受任命后的葉挺到香港請廖承志幫助籌組隊伍。很快,葉挺得知在深圳墟南慶街20號有一家鴻安酒家,老板娘“鴻安婆”是一位愛國歸僑,於是決定把總指揮部設在鴻安酒家。

  得知此事后,“鴻安婆”無條件地將鴻安酒家的一樓和二樓都騰出來,於是鴻安酒店成為了當時領導深圳乃至東江地區抗日武裝力量的中心。

  “鴻安婆”本名何華益,9歲跟隨父親到美國舊金山謀生,20歲那年回國。經親戚介紹,與深圳下梅林村人鄭滿容結為夫妻。婚后二人將位於深圳墟南慶街20號的兩間祖屋改為旅館,由何華益負責經營。

  “那時阿婆從美國回來不久,也沒有多少錢,籌辦旅館的錢大都是借來的。”何華益的嫡孫鄭光明回憶到,旅館先后經過3次裝修擴建,才有了一定的規模。

  深圳淪陷前,經營有道的鴻安酒家已是深圳墟的旅業龍頭。“酒家當時生意很火爆,地上都睡滿了人。”鄭光明表示,許多從國外和香港返鄉的人都喜歡在該酒家落腳,人們都習慣稱呼老板娘“鴻安婆”。

  深圳淪陷后,鴻安酒家被日軍強佔為駐軍司令部。“鴻安婆”及其員工被統統趕走,直至日軍撤離后才返回。鴻安酒家復業不久,就收到要設立游擊隊指揮部的消息。“鴻安婆”二話沒說,把酒家一樓和二樓都騰出來,作為總指揮部的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及中共秘密聯絡點。

  在深圳的一個多月中,葉挺收編隊伍,整合武裝,發動對日寇的軍事進攻。很快拉起一支一萬多人的部隊,為東江縱隊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深圳墟的“阿慶嫂”

  指揮部撤走后,鴻安酒家仍經常接待愛國志士和回鄉抗日的港澳台同胞。這家酒店足以媲美《沙家浜》裡的“春來茶館”,“鴻安婆”也成了深圳墟的“阿慶嫂”。

  抗戰期間,“鴻安婆”不但給各地來的愛國志士提供食宿,還用旅館的部分收益資助抗日游擊隊的活動,以創辦商會為名奔走港澳為抗戰義務籌款。

  1939年8月16日,日軍佔領深圳后,崗田部隊也將司令部設在鴻安酒家。“鴻安婆”利用擁有通行証的便利條件,經常為抗日游擊隊送情報。

  一次,她護送3名愛國人士從香港到深圳,路上被日軍抓住,關押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因“鴻安婆”有通行証,日軍隻得將她放了。出來后,她又利用各方關系,多方周旋,終於將3名愛國人士擔保出來。

  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鄭福榮也投身革命,加入東江抗日游擊縱隊,在鄭福榮的帶動下,村裡先后有10多名青年參加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鴻安酒家成為深圳郵電局。1983年5月30日,鴻安酒家作為東江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舊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曾經的酒家被修葺一新,作為東江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重新開放。如今,這幢紅白相間的小洋樓還保留著80多年前的外貌,屹立在東門老街南慶街13號。

  創業傳奇不斷上演

  80年后,東門商圈的人氣依然很旺,在一片熱鬧繁華中,不難找到東江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舊址,這棟坐西朝東的磚結構小樓,主樓有三層,正門外是“騎樓”,灰白外牆配上棕紅色木窗,濃濃的南洋建筑風。

  在小樓的三樓,存有不少老物件。米店使用的木斗、糕餅店使用的糕餅制作磨具、成衣店使用的銅熨斗……一件件物品折射出深圳商業文化的變遷,仿佛能一下子把人拉回到明清時期,那個店鋪林立、客流熙攘的深圳墟市。

  根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志》中的記錄,明代中期今東門一帶出現蔡屋圍、曹屋圍、南塘圍等十多個村庄,為便於村庄之間的物資交易,明代晚期形成“深圳墟”。清代以后,深圳墟已發展為聞名遐邇的商貿中心。

  根據歷史記錄復原的民國時期深圳墟平面圖顯示,深圳墟原有東南西北四個門,1938年被日軍轟炸后,隻剩東門,因此,深圳墟亦稱“東門”。

  1911年10月,廣九鐵路通車,深圳墟成為粵港交通門戶,為今天東門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一份1916年出版的《廣九鐵路旅行指南》裡給來深圳墟旅行的游客提供了攻略。從布吉站出發再有十三裡就能到深圳墟站,下車不用走多久就到了深圳墟。來深圳墟不妨買點土特產,黃糖、米和沙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東門依然能找到深圳墟土生土長的老街坊和他們的“百年老字號”。

  沿著東門街步行至天龍商業城一樓,進去就能看到一家挂著“東生源”招牌的商鋪。“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擁有170年歷史的“百年老字號”,現年93歲高齡的掌櫃梁柏合是這家店的第五代掌門人。

  梁柏合還記得,當年他的“東生源”店在上大街,“鴻安酒家”就在他店鋪南面不遠的南慶街,街坊們都認識“鴻安婆”。

  日均人流量達到20萬人次的東門步行街,在去年被商務部列入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級試點,有望建設成全國示范步行街。4月初,餐飲“頂流”文和友在東門商圈正式開業,開業首天掀起線上取號3萬桌的消費熱潮。

  在深圳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一個又一個商業傳奇依舊在東門不斷上演。(祁覬)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