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海灘撿生蚝?網友:使不得!

▲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工作人員在深圳灣公園勸阻市民擅自下海捕撈。 受訪單位供圖
進入暑期,到深圳灣休閑旅游的市民和游客越來越多。不過,部分市民游客在觀光的時候,卻忍不住順手捕魚撈蝦捉螃蟹,有的還把礁石上的生蚝撿回家打算“嘗嘗鮮”。7月12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和家人在深圳灣撿生蚝的圖片,引來不少網友批評。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南山大隊和深圳灣公園獲悉后,均明確表示深圳灣是禁漁區域,希望市民游客自覺守護生態環境。
市民晒圖引網友熱議
7月12日凌晨,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在深圳灣撿生蚝的圖文。在社交平台上,這位網友描述說:“經常看到有人在海邊撿東西,一直以為是在抓螃蟹,今天無意間才發現其實是在撿生蚝,我們感覺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馬上拿著袋子開始撿,我們沒有帶工具,就用石頭砸,不一會兒工夫,四個人就弄了好大一袋,不過都是去殼的純肉,大概有一兩斤……”。
在這位網友晒出的照片上,可以看見當時深圳灣正處於低潮位,礁石附近露出泥質灘涂,推測拍攝時間應該是7月11日下午。在留言中,有不少網友善意提醒:“這個是不能採的。蓮花山的野兔可以打來吃嗎?”“不留下足印,隻帶走記憶。”“這裡保安管得嚴。”“趕快去派出所自首吧!深圳灣整個區域都是禁止狩獵捕撈區域。”
部門回應
呼吁市民自覺愛護深圳灣的生態環境
7月12日上午,記者聞訊來到深圳灣公園查看,發現潮位較高,加上是周一,海邊游客不多。不過,現場的保安員向記者証實,每逢周末節假日,隻要遇到潮位較低的時候,確實有一些游客會走下海灘捉魚。“公園管理處有明確規定,要求我們看見市民游客走下海灘必須勸阻,特別是不能讓他們隨意捕撈,因為深圳灣是禁漁的,公園也立了不少禁止捕魚的警示牌。不過,這些人並不是以此謀生的,只是圖個好玩兒,所以我們也隻能是勸阻一下,很少去處罰他們。”在深圳灣公園地鐵站附近執勤的一位黃姓保安員告訴記者說。
據這位保安員介紹,在執勤過程中,絕大多數市民游客都會服從公園管理,很少出現不聽勸阻的情況。不過的確是有人在保安干涉后就離開海灘,但隻要保安離開,對方很快就又回到海灘上繼續抓魚抓螃蟹。
隨后,記者電話採訪了深圳灣公園管理處。該管理處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灣公園一直關注園區的生態保護工作,明確要求現場工作人員發現游客進入海灘要及時勸阻,一旦發現有違法漁獵行為的,要在第一時間通報漁政部門處理。“下一步我們會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工作,也希望媒體呼吁廣大市民游客,珍惜、愛護深圳灣的生態環境,不要擅自下海捕魚捕蟹、撿生蚝,另外深圳灣礁石較多,游客進入也很不安全。”這位負責人說。
“我們在日常巡邏和執法中,隻要發現有人進入海灘礁石區域進行漁獵,都會立即阻止,並且會把他們撈到的魚放回海裡。但深圳灣岸線超過17公裡,市民游客眾多,管理難度確實比較大。”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南山大隊副大隊長王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據王洲介紹,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南山大隊工作人員在深圳灣禁漁區進行24小時巡邏,從2020年5月1日至今,共岸線巡邏1307次,利用快艇在沿線海上巡邏1143次。勸阻摸蚝、釣魚人員達192次,清理香港越界蚝排25個,收繳禁漁區內捕撈網具8000余米,收繳捕撈工具86件,拆除違法搭建釣魚平台4個,嚴厲打擊了違法捕撈行為,維護了深圳灣禁漁區秩序與生態環境。目前,深圳灣禁漁區未發現大規模捕撈行為,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王洲告訴記者,市民發現有人偷捕時,可以撥打83561831向漁政部門投訴,漁政部門接到投訴后會馬上派人前往現場處理。
環保組織
市民應進一步樹立家園意識
針對個別市民在深圳灣撿生蚝的情況,深圳自然大使、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藍色海洋”)秘書長馬海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深圳持續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環境質量明顯提升,這是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的成果,廣大市民應進一步樹立家園意識,共同守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作為民間環保公益組織,‘藍色海洋’一直關注深圳灣的環保工作,發動志願者協助政府和相關部門清理海岸線垃圾,保護候鳥棲息地,引導市民保持與海岸線的合理距離,盡可能減少人為干預海岸線生態環境。這次發生的市民撿生蚝的現象盡管是個人行為,但也給相關管理部門和環保組織提了一個醒,說明對公眾的環保宣導工作還有待加強。”馬海鵬說。
馬海鵬舉例說,前幾年,每逢深圳灣候鳥季都會有不少市民游客用面包等食物投喂候鳥,除了對鳥類的身體造成傷害、污染了候鳥生活的環境以外,長期接受人為投喂也會使野生鳥類形成依賴,從而導致野生鳥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為此,公園管理部門專門樹立了告示牌,還在游客集中的區域加強巡查、反復播放提示廣播,多個公益組織的志願者主動加入到宣傳和督導工作中,同時,媒體對投喂候鳥的危害也進行了充分報道,經過多方努力,近兩年來深圳灣投喂候鳥現象已經得到有效遏制,市民游客也在這些宣傳督導活動中真正了解到如何處理人與候鳥的關系等相關知識。“我們完全可以仿效這一做法,通過媒體、管理部門和公益組織的共同努力,讓更多的市民游客認識到保護深圳灣生態環境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每個人的實際行動,自覺抵制濫捕濫採行為,從而讓深圳灣變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記者 李晶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