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紅色打卡地 火了大鵬游

暑假來臨,東縱北撤紀念碑有不少來“打卡”的游客。
大鵬新區是深圳名副其實的“紅色寶藏區”,擁有大鵬所城和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眾多紅色“打卡地”,今年以來已經成為深圳紅色旅游主要目的地。暑假到來,大鵬新區適時推出3條適合親子同游的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並在大鵬所城侯王古廟舉辦“紅色大鵬——東縱紅色文化影像史料文物展”,滿足更多群體的不同需求。
入住民宿打卡紅色景點
“今年不少客人都想到附近的東縱北撤紀念公園打卡,或者去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參觀。”一家民宿老板毛先生說,他們會提前做好功課,為客人規劃好周邊“紅色旅游”路線。
葵涌辦事處統計數據顯示,包括東縱北撤紀念公園在內的紅色記憶陳列館2021年上半年共接受500多家單位預約,參觀人數達到2萬余人。東縱北撤紀念公園和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土洋烈士紀念公園成為深圳市6條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旅游線路之一,納入“東縱崢嶸歲月線路”。
退役軍人創業忙
從鵬飛路拐入600年古剎東山寺,左手邊有一小路直入,便是南泥灣耕讀小鎮。
7月12日,皮膚黝黑的龍仲光戴著草帽,規劃著這100多畝農地下半年種植什麼更好。趕上今年“紅色旅游”的紅利,3月15日才開園的南泥灣耕讀小鎮,到6月底已接待了4萬人次。
跟其他實踐活動基地有點不一樣,耕讀小鎮的名字凸顯了它的特點,推崇“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南泥灣精神”。而耕讀小鎮的創業團隊是由龍仲光領頭的18名退役軍人。
能在3個月內接待4萬人次,深圳綜合素養實踐教育基地董事長肖勇軍表示,因為耕讀小鎮的定位精准契合了今年“紅色旅游”的基調,“加上退役軍人身上有很明顯的‘紅色印記’,他們以這一主題創業,再合適不過。”
大鵬新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正設在深圳綜合素養實踐教育基地,耕讀小鎮是他們成功孵化的首個項目。做旅游的人流量很重要,年接待量達十幾萬人次的深圳綜合素養實踐教育基地利用自身優勢,為耕讀小鎮導流,實現了退役軍人創業“扶上馬送一程”。肖勇軍表示,接下來還會孵化更多的退役軍人創業項目。
推出3條精品路線
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近期推出了3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第一條是“跟著紅色巴士去旅行”,游客可乘坐新區首條紅色巴士路線游遍東縱司令部舊址、沙魚涌紅色記憶陳列館、東縱北撤紀念亭、官湖望漁嶺公園、藝象國際藝術區、東縱紅軍小學和玫瑰海岸黨群服務站等“一線七點”。第二條是“看600年大鵬變遷”,前往國內現存最完好的明清海防遺存“大鵬所城”,體驗海防文化,尋訪“鵬城之根”,在劉黑仔紀念館聆聽“抗日英雄”營救美國克爾中尉的傳奇故事,前往袁庚祖居,走近“改革先鋒”。第三條是“山海風光紅色相隨”,在深圳山海資源最豐富的辦事處——南澳,這裡有著東縱最早的“軍港”,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和東縱的機關、電台和報社都曾設在此地。
馬蜂窩調查顯示,超過40%的“95后”對紅色旅游的興趣點在於“沉浸式的體驗”,從深度講解到科技體驗,收獲他們不曾了解到的歷史知識。結合這一特點,新區綜合辦、組織人事局和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在大鵬所城侯王古廟聯合主辦的“紅色大鵬——東縱紅色文化影像史料文物展”。除傳統的圖、文、視頻介紹外,還增加了互動體驗等環節,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大鵬紅色歷史上的多個重大事件。(記者 張妍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